<
    陈演顿时急了,自己可还没有建言啊,

    “李大人,老夫也有点想法。官员们老夫也可以去暗示一下,凡是存钱在大明银行的就是我们自己人。要是不存的话,那就是对李大人不满,官员们那不得望风而存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老夫看我们大明银行存款还有利息,一般钱庄存钱不仅没有利息而且还要交保管费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大明银行为什么吸引不来存款,一是大家对我们有误会,二是大家习惯财不外露,喜欢藏着掖着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看是不是在他们家里的钱上动点手脚,让他们觉得把钱放家里不安全。”

    粱以章当即说道,

    “我们五城兵马司可以放出谣言,最近有盗贼在京师横行,已经抢劫了多家富户,导致富户损失惨重。然后我们又到处宣传我们大明银行的安全性。”

    陈演摇摇头,

    “梁大人的思路是对的,但是这个盗贼必须要有,而且还要拿几个死板份子动手,把埋在地里的钱都给挖出来抢走。干出几件惊天的大案,全城哗然,人人皆不放心钱放在家里。”

    唐永安也赶紧说道,

    “我们京营里面正好有这方面的好手,到时候让他们蒙面去做,蹲点这种事可以让锦衣卫去干。”

    李适再次大喜,

    “诸位果然都是卧龙凤雏,我得诸位辅助,何愁大事不成,何愁大明不兴。”

    四人顿时奸笑连连起来。

    第189章 存了钱居然敢取回去

    李适感觉最近自己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干一样,绞尽脑汁思索一番后,才知道自己把小美人卞玉京放在别院,还未理会。

    今天正好有空,李适便顺路过去看看。

    李适不由感叹自己每天都忙于军国大事,连美人都忘记了,自己可真是一个好人啊。一个品德高尚的人,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的人。

    卞玉京最近也很苦恼,李适把自己丢在别院后,就见不到人影了。

    连续十多天都没有看到李适,卞玉京不由苦涩,难道自己就没有让李适留恋的地方。还是李适家的美人太多,还没有轮到自己?

    卞玉京也想通了,既然逃不过李适的魔爪,还不如从了他。

    再怎么说李适年轻帅气,还特有文采,人品差点也就差点,他不是还说娶自己过门吗?

    再加上柳如是经常过来安慰吹耳旁风,卞玉京就等着献身,可是李适却来都不来了。

    当然李适肯定是最近忙于军国大事,这不一想起这个小美人,今天就屁颠屁颠的过来了。

    还没有见到人,就听见李适的声音,

    “美人,你在哪里,本公子来啦。”

    卞玉京无语了,按理说李适看起来人模狗样,又文采斐然,又是朝廷大员。为什么给人一股轻浮,活脱脱的一个反派的样子。

    卞玉京百思不得其解,为什么卞玉京不深入想一下,李适就是反派呢。

    不过卞玉京还是心里舒服了一些,这个混蛋终于来了。

    一见面李适就是一副色急的样子,坐在卞玉京的身边,还拉着人家的小手,

    “呀,玉京,这才几日不见,本公子想念的紧,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。”

    “此时此刻本公子只想吟诗一首。”

    说着李适站起身来,卞玉京只有无语的看着李适装逼,

    “别绪如丝睡不成,那堪孤枕梦边城。因听紫塞三更雨,却忆红楼半夜灯。”

    卞玉京细品一下,果然是文采斐然,出口成章,但是为什么不能像其他读书人那样温文儒雅啊。

    只见李适“作”完诗后说道,

    “好诗,果然大明第一诗人就是本公子。改天就让唐永安给本公子出一本诗集,先印一个十万本,传遍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以后若是哪个官员没有携带熟读本公子的诗集,那就是本公子的政敌,必然除之而后快。哪个读书人没有把本公子的诗集背得滚瓜烂熟,就不准参加科举。”

    卞玉京再次无语的看着李适,这个李适脸皮可真厚啊。不过卞玉京最近也大量了解了李适的事迹,这种事他还真做得出来。

    李适再次坐到卞玉京的身边,一脸色迷迷的样子

    “玉京,本公子的诗不错吧。”

    卞玉京白了一眼李适,开始自各自脱掉外衣,露出里面粉红的内衣。

    李适顿时大惊,

    “玉京,你这是要干什么,本公子一身正气,可不是这么随便的人。”

    卞玉京不气反笑,

    “你不是想这个吗,今天就给你,你记得你说过的话就行。”

    李适一脸茫然,

    “我有说过什么话?”

    卞玉京气急,也不要脸面,

    “你说过要娶我过门的。”

    李适点点头,

    “我好像说过这话,可是你脱衣服干嘛,本公子找你来谈论诗词的,你不是才女吗?”

    卞玉京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,只能一下缩进被窝里,将自己完全盖住。

    李适这才哈哈大笑,脱掉衣服也缩进被窝。

    不过李适还反复摸索,看有没有什么利器。反复摸索后实在没有啥东西,李适才敢一亲芳泽。

    。。。。。。

    最近京师发生了几起大案,一伙不知道哪里来的作案团伙,把几个达官显贵的家给偷了。

    被偷都是小事,关键人家只把埋在土里,藏在暗格里的钱给偷了,堂堂正正放在库房里面的钱却无人问津。

    再加上最近大明银行到处宣传把钱放在家里不安全,奉劝大家把钱存在大明银行,不仅有利息,而且安全可靠,随时随地支取。只要大明不灭,大明银行就不垮。

    明眼人一下就知道这是李适团伙自导自演,真是炸裂了三观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李适等人为啥处心积虑让人把钱存到大明银行,你们这群穷凶极恶之徒,就算是去敲诈勒索也比这方便啊,比这来钱快啊。

    大家表示看不懂,完全看不懂。

    泰宁侯陈延祚高调宣布存五十万两到大明银行,彻底拉响了战火,嘉定伯,太康伯等顶级勋贵纷纷跟上脚步。

    连周皇后也宣布存十万两到大明银行,天启朝的张皇后也宣布存一万两到大明银行。

    官场上最近也不知道哪个出了一个小道消息,凡是不把钱存在大明银行的,就算和李党为敌。吓得官员们马上存了一点钱到大明银行。

    连首辅大臣周延儒也存了一百两到大明银行,表示支持。

    上次朝会黄道周说李适结党营私,还把李适的党羽一一列出来,居然没有被崇祯皇帝猜忌治罪。

    周延儒瞬间没有了打垮李适的欲望,只是想着在首辅的位置上多混一点时间,多享受享受。对于对付李适的想法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
    吏部尚书郑三俊也感觉最近好像弹劾自己的奏章有点多,好像四处都充满了恶意。

    郑三俊心里鄙夷,至于吗,本官就是公事公办,也不用刻意针对本官吧。

    好,本官也存一百两!

    当然还是有死硬分子,黄道周就不会存。还准备在下次朝会上,把李适一党的所作所为捅到朝堂上去,让天下人看看李适一党的丑恶嘴脸。

    织造局,建工集团,五城兵马司,甚至锦衣卫都开始动用关系,帮忙拉存款。

    终于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大明银行的存款终于超过五百万两。

    李适顿时大喜,虽然存得不多,但是万事开头难。只要存了,有利息还方便,慢慢形成习惯,存款就会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可是李适刚盘点了存款没几天,唐永安就惴惴不安跑来报道,说存款每日都在被支取,现在已经只剩三百万两了。

    李适的鼻子顿时就气歪了,这群王八蛋,存了钱居然敢取回去!!!

    第190章 南方商圈躁动

    不过还好存款被支取走了两百多万两了以后,就开始回升起来。

    原来大家虽然被逼无奈或者各种其他原因把钱存在大明银行,但是也害怕存进去就取不出来,李适团伙的织造局诈骗案不也是这个套路吗。

    还好这次真的能做到随存随取,于是大家就把取回来的钱慢慢存回去。

    存款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巨大,一是有更多的储备银,李适的腰杆子就硬了。

    还有便是纸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,纸币开始慢慢进入大家的视线,既然钱都存了,纸币也不是不可以尝试。

    自从黄河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导致运河全面堵塞,南北大规模贸易中断。李适提出海上运粮政策后,便派出精干力量向江南地区,甚至福建广东等地发布信息。

    为了能尽快把消息传到南方,李适派出人手直接穿过洪泛区,全然不顾洪水,流寇等因素。

    但是效果也是很好的,快马加鞭,换马不换人等策略下短短几天时间便把消息传到江南。

    对于江南的商人来说,运河全面堵塞,南北贸易中断。手里积压了大量的丝织品,茶叶,粮食等无法出手,也是心急如焚。

    于是商人们也开始商议对策,一是要通过关系让朝廷尽快疏通运河。

    二是组织一次大规模的陆运,从江苏走山东然后到达京师,不过成本太高,危险性也太大,还在商榷中。

    这时朝廷的政策传到江南,海上运粮,不查夹带,不征商税,到港现付等迅速火爆江南地区。

    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嗤之以鼻,海运的危险程度和通过现在的河南地区不分上下,河南的现状又是洪涝又是满地的流寇。

    对于江南人来说无论怎么运粮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,只要能挣钱,无非就是风险问题。

    而积极反对海上运粮的却是运河沿岸的既得利益者,他们担忧海上运粮导致朝廷不再重视漕运,要知道漕运可是他们的命根子。

    要是运河没有被全面堵塞,海上运粮肯定难以施行,但是恰好就遇到这么一个事。

    这时钱谦益这个江南文坛领袖终于也起到作用了,特别是钱谦益现在是内阁大臣,还是有点薄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