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m9n6小说网 > > 祂的触手 > 第56章
    突然,两人身后的门被打开。

    原本就很紧张的王父、王母瞬间如同惊弓之鸟,第一时间把电话挂了。

    两夫妻回头,看到推门进来的是自己的儿子,才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那是他们的小儿子,王艳艳的弟弟。

    弟弟指了指手上的青菜。那是他刚从后院菜地里摘回来的,也是他们家今天的午饭。

    父亲接过青菜放到盆里,接水清洗。

    弟弟打着手势向母亲抱怨:“家里已经连续一周吃青菜了,就不能换个菜吗?隔壁马哥说他们家中午吃红烧肉呢。”

    母亲的脸色不太好看,但还是打着手势安慰儿子:“我们家后院的猪还太小了,等养大点就杀给你吃。”

    弟弟满脸无奈。

    父母每次都这么说。养大点,养大点……一养就是过年,他们家也就每次过年能吃好点。但现在才五月啊,离过年还远着呢。

    其实他清楚,说来说去就是他们家太穷了。

    村里好多户人家都建了新房子,隔壁马哥家就是建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,可漂亮了。

    但他们……他们家的房子是村里最破旧的一间。

    他们家的房子还是最传统、最简单的平层,外墙是黄泥混着稻草和牛粪糊起来的,这么多年一直修修补补,才勉强维持着没倒。

    村里每户人家建新房子,他都会羡慕地站在旁边看。

    村里人看他这样,总是笑着打手势告诉他,如果他姐姐还在,他们家也不至于过成这样。

    虽然他一直不明白村里人说这句话的意思,但他却因此更想念姐姐了。

    弟弟看向母亲,一字一顿地打起手势,问:“你们刚刚在跟谁通电话,那人好像姐姐呀……”

    他的手势还没有打完,王母却像是被吓到了一样,在一瞬间瞪大了眼睛。

    警察在跟他们说清楚情况之后,还给他们看了王艳艳的遗体。在电话的最后,视频就正对着王艳艳的遗体。

    她已经在第一时间挂掉了电话,他们还以为儿子没看见,却没想到……

    母亲的强烈反应让他觉得有些不对劲,他继续打手势,问:“那难道真是……姐姐吗?”

    他觉得自己在手机镜头里瞥见的那张脸很熟悉,很像他的姐姐,但又比他记忆中的姐姐要成熟很多。

    因为在他的记忆中,他的姐姐在六年前就已经死了,死于传染性疾病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洗完菜的王父端着盆转身。

    迟迟没等来母亲的回答,弟弟对着父亲又打了一遍手势:“姐姐不是早就死了吗?”

    “哐当!”

    菜盆摔在了地上,剧烈的声响在厨房炸开。刚洗好的青菜又沾上了地上的泥污。

    王父像是被雷劈过一样,呆在了原地。

    一秒钟后,王父大步冲上前,一只手死死攥住儿子的肩膀,另一只手动作激烈地打着手势。

    “那不是你姐姐!”

    “你姐姐早就已经死了!”

    “在六年前就已经死了!”

    “死了!”

    “记住了吗?!”

    旁边,王母无声地哭了出来,眼泪填满了她脸上的每一处褶皱。

    弟弟始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。但因为被这紧张又诡异的气氛影响,也哭了出来。

    王父加重了手上的力度,又打了一遍手势:“记住了吗?!”

    弟弟感觉那力度仿佛要将他的肩膀扎穿,他连忙不停点头。

    王父这才松开手,但他眼眶里的泪水同样忍不住飙了出来。

    当初,他们将女儿送出这个村子,假装女儿死了,就是希望女儿能够逃离这个吃人的村子,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……

    却没想到好不容易走出村子的女儿依旧没能逃离死亡的命运。

    或许,这就是他们的命吧!

    这就是他们作为四树村人的命吧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王家一家三口抱在一起,哭成了一团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……”

    最后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们。

    王父抹了把眼泪去开门。

    来的人是村长。

    村长是村里的老人了,脸上布满了褶皱,眼皮也因为上了年纪而松弛,常年半耷拉着眼睛。

    最特别的是他那张左脸,村长的左半边脸上有一块很大的暗青色胎记,像是印在脸上的不规则图案,带着几分凶相。

    光是凭着这块胎记,就不会有人认错村长。

    王父、王母看清楚来人,紧张地瑟缩了一下,并且在第一时间把儿子拽到了身后。就像是生怕被别人发现了什么深藏的秘密。

    村长扫过王家三人发红的眼眶,打着手势问:“发生什么事了。”

    王母连忙打手势回:“没什么,没什么,我们在教训孩子。”

    村长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:“行吧,不管有什么事都先放一放,收拾收拾去村口祠堂集合。”

    村长看到地上那脏兮兮的青菜,脸上带着嫌弃的表情:“不用做饭了,中午晚上都有人摆席,你们可以跟着吃点好的了。”

    王父抬手问:“是村里有什么活动吗?”

    村长笑了笑,抬手回:“红白喜事。”

    虽然有“红白喜事”这个词,但没有一家会将两件事一起办。